“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究

2020-10-06 16:13:40      点击:

1 引言

在新时代下,中国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要求。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改革势在必行,不仅仅是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更是在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的改革上,拓展职业的宽度和深度,发挥会计专业的延伸职能,从而才能实现会计专业升级,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2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2.1 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传统的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能是记账、算账、编制财务报表,为企业经营者反映可靠的财务信息。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时代要求会计人员作为一名专业的咨询人员的角色,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即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判断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是,高等会计教育的结构不完善,导致了教育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郑州市高校大部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不够重视。目前虽然有高校已经意识到针对人才培养开设的课程不够科学,并已经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创新,但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会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一般的课程安排都以满堂灌的理论课程为主,没有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不够。一方面,学校没有开展针对性的实训课程,没有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缺乏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对于企业做账、纳税申报等较为实际的知识应用能力较弱,因此很多毕业生会有一段较为艰难的工作适应期。另一方面,很多院校对顶岗实习前的实训课程培训要求不高也不够严格,导致学生对实训课程的重视度不够高,学生处理企业基本的财务活动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工资的计算、制造费用的分配等的能力还是没有提高,进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并没有达到精益求精的实习效果。因而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会计专业人才,高校在课程结构的设置方面需要多样化、多元化。

2.2 教学模式与观念需要转变

虽然会计专业的教育改革已经探索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已经有了较明显的进步,但是目前收效不大。在万物互联时代,数字教学媒体在教学中正在发挥更大作用,教学活动越来越依靠信息化环境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引发着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也多种多样,移动终端参与学习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正在逐步成为主流。而传统的会计课程较多为教师+学生的面对面授课,授课方式较为单一,传统单一的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导致了师生互联网代沟正在形成。另外,传统的会计教学大多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重复的模式,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效果不佳,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而大部分高校教师还不能适应信息化技术的环境,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为了破解会计教学的新瓶颈,会计类高校的教学模式和观念要开始转变,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适应互联网+教育+会计,高教教师也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和要素,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2.3 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的统计,2016年各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会计专业人数最多,占各专业之首。现阶段郑州市高校的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受职称制度影响,往往会只注重理论的基础教学工作,缺乏一线经验,无法给学生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企业的新技术、新的财务软件也无法传达给学生,从而导致培养的高校毕业生不能较快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另外,现代会计行业也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与动手能力,以应对不断出现的行业变革,而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能力是难以通过传统的课堂教授方法提升的,需要学生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环境、会计实务中加以磨炼。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如课程导入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进度的安排、实训内容的强化都需要教师把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高校需要积极组织教师对业务能力的培训,加强教师的实务技能,提高教师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以及对课堂设计的掌控能力。

2.4 产教融合程度不高

目前,全国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多达630家,每年毕业人数这么多,却依然弥补不了社会中各类企业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现阶段培养的会计毕业生只具备了基本的基础知识,而普遍缺乏大局意识和长期的战略发展眼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但是郑州市部分院校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程度不高,尤其是会计专业,存在重理论轻操作的情况,无法兼顾理论与实践,不利于高校学生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岗后难以在短期内具备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部分学校不清楚企业的用人需求,而企业也不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情况,导致校企交流出现断层,高校毕业生在短期内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最后,在高校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与政府、科研机构的对接还不明显,部分高校会计类的专业设置中,并没有实现与科研机构搭建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培养出的高校毕业生大多数只拥有传统的财会技能,科研机构的加入,能够为高校带来先进的技术技能指导,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产教深度融合是现阶段郑州市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健全的由政府、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参加的合作协调机制尤为重要。

3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

3.1 调整课程结构,建立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

首先,高校可以将原有的理论课程进行优化,建立会计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将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服务教学重点,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教学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会计类专业在校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充分利用高校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建立会计专业资源库采用共享会计的理念,能够避免大量重复的劳动,课程资源库会有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如案例库、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其次,对于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高校和企业可以建立人才培养战略联盟,在会计专业资源库加入实训在线课程。企业可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将企业新的财务软件、新技能纳入实训课程,以此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开展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将实训课程结合信息化技术,将传统的实训课程打造成为由初步认知会计到熟练掌握财会技能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3.2 改革教学模式与观念,拓展教学时空

传统教学方式理论和实践相脱离,而新的会计课程目标要求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更好的适应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集合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力量,增设企业导师与科研导师,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双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和要素,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就实训课程内容而言,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高校教师可以运用人工智能、VR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实训课程的设置由易到难,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进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针对重难点的实训内容分模块逐一突破,可以将实训课程与寻宝探险游戏相结合,符合现代学生的学情特点,将课堂作为舞台,教师作引导,学生才是舞台剧的主角,通过实操和理论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操作思维,提高学生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创新的教学观念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拓展教学空间,建设项目式、模块化的教学,以点带面,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