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中学生自杀新闻媒体报道问题研究

2018-08-15 20:10:31      点击: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将新浪网作为研究对象,选择 2007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的中学生自杀报道为样本,根据 WHO 提出的媒体自杀报道准则,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相关报道在报道形式、报道文本等方面的特征,并发现新浪网刊登的中学生自杀报道中存在诸多问题:体裁单一、频道分布随意、信源权威性不足、议题设置集中、媒介建构失衡、违背新闻伦理等。最后,笔者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即提升网络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加强新闻专业化采编,提供规范的报道内容,如丰富报道体裁、拓展议题、淡化自杀细节、完善传媒图像伦理等,以期为网络新闻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目前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被世界各国普遍关注。2017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7 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出,全世界每年有逾 80 万人自杀身亡,成为仅次于道路交通伤害的第二大死因①。自杀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有 13 亿多人口,自杀现象特别引人关注。虽然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国的自杀率近几年有所下降[1],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年自杀身亡者的绝对数在世界上仍然排名靠前,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数据表明,我国 2012年的自杀人数在世界上占第二位。
青少年自杀因其主体的特殊性和形势的严峻性,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议题。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青少年健康加快行动:促进国家实施指导》指出,在 2015年青少年的诸多死因中,自杀和自残导致的死亡排第三位,死亡人数约有 6.7 万人②。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储备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青少年自杀问题不容忽视,而在青少年中中学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群,中学生自杀问题由此引起关注。在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中学生自杀问题也逐渐进入了相关学者的视野。2007 年北京大学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指出,5 个中学生中就有 1 人曾想过轻生[2]。据 2014 年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调查,2013 年媒体共报道了 79 例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其中自杀人数最多的是初中生,高中生次之[3]。中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格,心理脆弱敏感易冲动,往往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中学生自杀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重大损失,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小则会影响个体健康发展,大则会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
自杀是能够预防的,而在预防自杀的事务中,媒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具有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等功能,经过媒体报道的事件,往往会被放大和聚焦,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如果处理得当,在报道自杀个案的过程中,还能传播自杀干预措施和救助服务信息,那么对自杀预防将是有助益的;反之,媒体如果详尽描写自杀细节,夸大渲染自杀行为,那么很可能引起自杀高危人群的效仿[4]。有研究表明,不规范的媒体自杀报道可能会使自杀行为增多。
.............................

1.2  自杀及自杀报道的概念界定
“自杀”一词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由两个拉丁词语 sui(自身)和 caedes(谋杀)组成[5]。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是一部从社会学的视角剖析自杀的重要著作,在该书中他将自杀定义为“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而世界卫生组织将自杀界定为,“一个人有意识地企图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这两个定义的重点都在于强调造成了死亡结果的自杀,而没有将自杀未遂考虑进去,但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是具有同样意义的行为。在本文的研究中,新闻媒体关于自杀事件的报道,不仅包括自杀死亡,还包括自杀未遂,因为媒体对两者的报道在操作手法和造成的社会影响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所以,在本篇论文中,为了涵盖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采用了学者库少雄对自杀的定义:“任何由当事人自己完成并知道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死亡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都称之为自杀”。
自杀死亡,即由当事人的自杀行动引起的死亡,引起死亡的方式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8]。造成死亡的自杀尤其能吸引媒体的注意,而媒体对死亡结果的呈现,是衡量媒体自杀报道的一个重要维度,首先应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自杀未遂,指自杀者实施了自杀行动却没有导致自身死亡的状态,包含决心自杀却没有成功,和自杀意念不够强烈而主动终止自杀行为[9]。这一类自杀也常常进入媒体的报道之列,所以本文对自杀的讨论也包括自杀未遂。
自杀报道,从字面意义而言,即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自杀报道指媒体对自杀个案的报道,以消息为主,报道内容涉及自杀者、自杀时间、自杀地点、自杀原因等情况。广义的自杀报道指对自杀事件以及与自杀事件相关信息的报道,如对自杀数据的介绍、自杀干预措施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体裁上含有消息、深度报道、评论等多种类型[10][11]。在本文中,笔者使用的是广义的自杀报道概念。
.........................

第 2 章  新浪网中学生自杀报道的样本提取与统计

2.1  新浪网中学生自杀报道的样本提取
2.1.1 样本提取依据 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样本选取应该涉及研究对象、时间范围、内容选择三个方面。
研究对象:本文主要考察网络媒体的中学生自杀报道,在选择媒体时力图考虑媒体的影响力以及内容检索的可操作性。新浪网在这两方面都比较突出,因此,本文将新浪网作为研究的目标媒体。
时间范围:本文研究样本选取的时间段是 2007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选择上述两个时间节点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2007 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进行了一项关于中学生自杀的调查研究,其研究结果指出,每 5 个中学生中就有 1 人曾想过轻生,
占样本总量的五分之一,而有过自杀计划的占 6.5%[2]。该研究是学术界对中学生自杀问题所做的一个较为权威的实证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根据我国 2017 年 7 月发布的《第 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 年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仅有 16%,而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为 54.3%,较十年前大幅提高,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三,截至 2017 年可以保证样本最新,获得的数据更精确。根据上述三点,本文把样本的研究范围选定为 2007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
内容选择:根据前文给出的自杀定义,在研究规定的时间段内,将中学生自杀作为主题的新闻报道,均视作本研究所需要的样本。本文不考虑中学生自杀事件发生的国别。本文的核心词是“中学生自杀”,由于一些报道会使用“中学生轻生”“中学生自尽”,
在收集样本时会将这两个词一并包含。本研究需要通篇报道以中学生自杀为主题,倘若报道中只出现了“中学生自杀”的字眼,而报道与中学生自杀无关的其他议题,则不在本文考察范围内。此外,政治性、宗教性自杀同样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因为本研究以文本分析为主,本文也不讨论视频类的中学生自杀报道。
根据上述限定,笔者在新浪网高级搜索功能下面进行检索,分别键入“中学生自杀”、“中学生轻生”和“中学生自尽”为关键词,搜索时间限定在 2007 年 6 月至 2017 年 6月,限定关键词位于全文,搜索类别和新闻源不作限定。经过筛选,去除无关和相同的报道,笔者总共得到符合条件的样本 300 条。
..........................

2.2  新浪网中学生自杀报道的样本统计与特征分析
2.2.1 中学生自杀报道样本总量的分布
根据前文所述的样本选取的依据,笔者对 2007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新浪网刊载的新闻报道进行筛选,经过统计,最后共得到符合条件的样本 300 个,其中中学生自杀个案样本 203 个,其他样本 97 个。各年份样本的数量分布如下:

从表 2-1 可见,新浪网刊登的中学生自杀报道在各年份中的分布差异较大。其中2016 年 6 月—2017 年 6 月的报道数量是最多的,有 63 篇,占比 21%。2010 年 6 月—2011年 6 月的报道量最少,只有 11 篇,所占比重仅是 3.7%。从报道量的分布趋势来看,如图 2-1,2007 年 6 月—2017 年 6 月十年间,新浪网的中学生自杀报道量呈现出上升趋势,特别是最后一年的增长幅度最大,报道量较其他各年份有明显增长。
..........................
第 3 章  新浪网中学生自杀事件报道形式与文本呈现的问题............................ 25
3.1 中学生自杀事件报道形式的问题 ............................... 25
3.1.1 报道体裁单一,缺乏深度报道 ........................... 25
3.1.2 频道分布随意,专业性不足 ...................... 25
第 4 章  新浪网中学生自杀报道中的新闻伦理问题...................... 32
4.1 中学生自杀报道中自杀细节的呈现 ........................ 32
4.1.1 对自杀过程和方法的详尽描绘 ..................... 33
4.1.2 对自杀者遗书的任意传播 .................... 34
第 5 章  新浪网中学生自杀报道的改进策略................... 39
5.1 提升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 ............................ 39
5.1.1 进行相关培训,完善知识结构 ................ 39
5.1.2 制定自律规范,提高道德情操 ....................... 39

第 5 章  新浪网中学生自杀报道的改进策略

5.1  提升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
5.1.1 进行相关培训,完善知识结构
新浪网对中学生自杀事件的报道表现出许多问题,诸如消息来源单一、描绘自杀细节、自杀原因简单化,归根到底是因为其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较低,缺乏自杀相关的专业知识。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不高,所以会对详细描写自杀过程的稿件不加回避地转载;新闻工作者不具有医学方面的知识,所以会对稿件中自杀者使用的药物名称和致死性不作处理。为了更好地报道中学生自杀事件,新浪网新闻工作者首先需要提升职业素养、拓展相关知识。具体而言,首先,促使新闻工作者广泛涉猎各领域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成为真正博学多才的“杂家”;其次,适时地邀请各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到媒体内部对新闻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内容包括医学、心理学等,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传播观。最后,媒体在吸纳人才时,要注意引进学科背景多元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的人才。
5.1.2 制定自律规范,提高道德情操
新浪网自杀报道中出现的不尊重报道对象和漠视生命的现象,如在稿件中使用“娘娘腔”“跳楼秀”“漫步阳台”之类的词汇,反映出新闻工作者自身的道德素养不高、生命意识淡薄。要提升媒体内工作者的道德修养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在媒体内部制定刊登自杀报道的自律规范,如列出报道原则与报道禁忌,使自杀报道的转载刊登处于一个有章可循的工作环境中。二是监督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彰显生命意识。对刊登规范自杀报道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对刊登失范报道的人员予以处罚,使自杀报道的规范切实贯彻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并通过长久的认识与实践,将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精神品质。只有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提高了,才能保证新闻操作的专业化和报道内容的规范化,进而才能真正发挥中学生自杀报道应有的社会预警作用。
........................

结语
随着网络的发展,中学生自杀频繁进入公众的视野,中学生自杀问题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网络媒体作为日益强势的新兴媒体,在预防自杀的事务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本文以新浪网为研究对象,选取 2007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该媒体的 300 篇中学生自杀报道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考察,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报道形式上,表现出体裁单一、频道分布随意、消息来源不均、议题设置集中;报道的文本呈现上,标题过度突出自杀者的中学生身份和自杀手段、报道内容构建的中学生自杀与实际的中学生自杀行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新闻伦理上也多有缺失,如对自杀细节的描绘过于详尽、对自杀者遗书的展示不加限制、侵犯未成年人隐私、图片的违规使用等。针对新浪网相关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最后从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包括对网络新闻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完善传媒图像伦理建设等。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中学生群体纳入了网络媒体自杀报道研究的范围,对已有研究做了一定补充。然而,本研究仍有以下不足:
1.没有将网络媒体的视频样本纳入研究。笔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获得了 4 条视频样本,代表性不足,因此本研究没有涉及视频样本。但网络时代,视频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传播载体,没有将视频样本纳入研究,稍有缺憾。
2.纵向研究不足。本研究虽选取了十年的时段,但由于中学生群体较小,以本文获得的样本数量,笔者发现相关报道在纵向上并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本研究只在横向上进行了考察,缺乏历时性。
对本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笔者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消除,以期为网络媒体的中学生自杀报道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