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人文教育的反思

2020-10-07 10:16:58      点击:

冬春之交,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肆虐中国,波及全球。面对这一重大传染病威胁,广大医务工作者们临危不惧、义无反顾,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成为最美逆行者,赢得了全社会的高度赞誉。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培养这一古老命题。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为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而生,医学的本质是对人的尊重关怀和对生命健康的珍爱。医学不仅是单纯的技术,伴之而生的是对患者的同情、照顾和安慰,是人道主义的关怀[1]。正因如此,医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技术水平,更要有博大的人文情怀。医学教育中德育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回归初心、回应社会需求、推动教学改革、培养优秀人才的历史使命[2]。本文在梳理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西安交大一附院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思考与改革,丰富了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助于今后整体提升医学人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1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和《医学法学》等,医学人文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伴随着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和《医学与哲学》等专业杂志的创刊,广大医学人文教育者们有了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帮助医学生们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培养新时代的卓越医生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者们的共识。但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领域仍存在着如下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足

医学人文相关课程数量偏少,与欧美国家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总课程20%相比,比例明显偏低[3]。可能与我国医学教育重传承的传统有关,既往国内医学人文教育多是依靠临床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言传身教和医学生耳濡目染进行,榜样引领学习传承。

1.2 认可程度不高

医学生对人文课程的认可程度不高。大部分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为选修课,医学生普遍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表明,医学生选择医学人文课程的主要原因为有学分、课程名称感觉比较有兴趣、跟着同学一起选等[4,5],极少有医学生因为意识到其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或发自内心喜欢而选择医学人文课程。

1.3 教学方式滞后

医学人文教育多以传统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灌输为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滞后,未能引导医学生主动思考或探索挖掘医学人文的内涵,更缺乏实践或交流讨论活动,考查形式多为闭卷考试或论文撰写,不能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 人文实践缺失

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鲜有医学人文相关的课程或实践安排。由于缺乏引导,医学生无法将医学人文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或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感悟医学人文精神。

调查显示,医学本科生对学校人文素养的教育满意度普遍偏低,大部分医学生希望加强自身人文素养并愿付诸行动;注重素质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和改善考核方式是提高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水平的主要途径[6]

以上种种,均造成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中医学人文教学效果不佳,学生获得感不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我们在“健康中国”视域下,重新审视医学人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思考医学人文教育“讲什么”和“怎么讲”。以下结合西安交大一附院在此期间所做的相关改革与探索谈一谈。

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人文教育应关注的内容

2.1 家国情怀与医者责任

在医学人文教育中首先应强调要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7],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医者担当的医务工作者。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充分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武汉火神山医院10天建成,雷神山医院12天建成,三所“方舱医院”最短的建设时间只用了10个小时,中国速度令世界瞩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先生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为疫情防控所做的努力,他认为“中方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其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正值中国传统新春佳节阖家团圆之时,但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们心系百姓健康,响应祖国号召,服务国家需求,放弃休假,驰援武汉,成为“最美逆行者”。截止2月17日,共有3.2万余名医护人员援鄂抗疫。截止2月11日,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其中确诊病例1716名,5人不幸殉职[8],白衣战士们弘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医者大爱,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医担当的使命与责任。

2.2 健康中国与健康人文

“健康中国”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构建了“大卫生”和“全民健康”的发展新格局,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改革依据和发展思路[9,10]。伴随“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转变,医务工作者的任务也从单纯的治疗疾病转变为预防保健、防治并重、促进健康,成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护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更是要求我们从全人群、全社会和全球角度看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也要适应医疗观念、医学模式、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和医学服务理念的转变,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人文教育观[11]

2010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克劳福德等人提出了健康人文(health humanities)这一新的概念,将健康人文作为医学人文未来的发展方向,呼吁各国学者积极参与,共同推动与促进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12]。健康人文概念自提出以来,逐渐得到学界认同并走入公众视野。伴随“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人文作为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加开放和更面向应用”的学科概念,不仅丰富了医学人文的内容,还拓展了医学人文的实践,更唤起了全社会对医学人文的关注[13],已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职业素养和职业荣誉

我国医学生普遍注重专业能力培养,而对职业素养重视不够,在职业素养的宣传和教育方面仍待加强[14]。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荣誉感也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2014年6月中国医师协会颁布了《中国医师道德准则》,将患者至上、敬畏生命、人道主义、公众利益、公平公正分配医疗资源和终身学习、职业荣耀与尊严作为六条基本准则。

今天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们也展现出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捍卫了医者的职业荣誉。84岁高龄的钟南山先生以“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和国士的担当”,敢医敢言,生动诠释了医者的职业使命。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虽然身患“渐冻症”,但依然顽强坚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展现出医者的责任与担当。疫情防控期间还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奋不顾身以实际行动共同捍卫“白衣天使”的荣誉,获得了社会对这一英雄群体的高度赞誉,也为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提供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典型事例和现实素材。

3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人文教育可采取的方式

3.1 从课堂到实践,以能力为导向

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与医师职业相吻合、体现人文关怀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人文关怀的培养应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通过品行养成、内化于心,实践历练、外化于行。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存在教学方式传统,重知识传授,与临床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15,16]。让医学生早认识、早实践、早养成职业素养,让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先于、高于、同步服务于社会大众,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者们的共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们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援鄂抗疫,展现了我国新时代医务人员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他们的“最美逆行”为医学生们树立了典范。再多的言传都不如这一次身教来得真实,临床教师们用自身行动点燃了医学生们心中的信仰之光。医学生们也积极请战,他们有的春节值班坚守岗位,有的志愿参与心理援助,将人文关怀付诸临床实践,践行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表现出与医生职业高度契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2 变被动为主动,以学生为主体,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的医学教育中,对医学人文的重视不足削弱了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业压力下,医学生很少选择主动学习人文知识[17]。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举国抗疫众志成城的氛围感召下,在临床教师身体力行的亲身带动下,医学生们亲眼见证了医务工作者们坚守岗位、大爱无疆的品质,一桩桩感人的事迹就发生在身边,来自平时对他们谆谆教诲的老师和年长几岁的“师兄师姐”,医学人文教育也顺势完成了从“静态式学习”到“沉浸式学习”的转换。

“沉浸式学习”源于密涅瓦大学,创造了大学教育在动态式开放中回归现实文化生活环境的学习新模式,其核心价值在于有效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大学的象牙塔和真实的全球化社会生活联通起来[18]。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契机,将语言文字的知识世界、临床实践的经验世界和舆情舆论的虚拟世界有机融合,医学生们沉浸其中有助于加深其对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和体会,激发其学习热情与主动性,此时教师加以点拨和引导,医学人文教育可以顺利变被动为主动,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因为懂得,所以热爱。医学生们主动参与到医学人文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写诗、谱曲和制作视频宣传医务工作者们的英雄事迹,致敬奋战在临床一线的白衣战士,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3.3 紧密结合临床,人文专业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人文与医学结合不够紧密,对专业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不足等问题[19]。如何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更好的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已成为广大医学教育者们面临的共同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生们一方面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防控知识,钻研典型案例,积累临床经验,提升专业水平;一方面关注百姓健康,彰显人文情怀,制作了“公众预防怎么做”“公共场所怎么做”“居家应该怎么做”“直面疫情、科学防控”等科普宣教系列视频,通过医学人文教育相关的微信平台发布,力所能及地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将人文精神与医学专业深度融合,实现二者的共同提升。

4 结语

今日莘莘学子,明日国之栋梁。当前正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时刻,作为高等医学教育者,应始终铭记“尚德尚医,求是求新,为生命之光”的崇高理想,弘扬医学人文,践行仁心仁术,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契机,重新审视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加强新时期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提升医学人文教育的效果。通过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文化熏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合格医学人才,为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琛,刘小红,张月浪,等.医疗影视作品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12):1622-1626.

[2]韩启德.加强医学人文需要学术支撑[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7):825-826.

[3]于宁波,陈玮,时统军.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248-249.

[4]吴萍,王晨,张欢,等.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现况调查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1-3.

[5]徐鹏,陈俊国,雷娟.基于胜任力的医学生人文教育状况调查[J].重庆医学,2018,47(15):2105-2107.

[6]于奇,吴炳义,郭晓宇,等.山东省某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5):661-665.

[7]张质,程伯基.加强人文关爱的教育——抗击“非典”的启示[J].医学教育,2003,23(4):4-5.

[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145-151.

[9]施小明.全球国家健康战略概况及对建设健康中国的启示[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8):668-672.

[10]谭德红,徐玉梅.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实践路径优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9):1217-1220.

[11]胡纯,许建强.“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途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60-63.

文献没更新完全    转发备注品梵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