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专业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2020-10-07 10:07:28      点击:

Present Situation of Laboratory Technicians at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Reflections

ZHANG Jing-hua XI Xiao-ping HAN Bei LEI Yi-ming ZHANG Lian-he YAN Si-qi

School of Public Health,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Abstract:

Laboratory technicians at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ies.They serve as an important link in guaranteeing the sustainabl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medicine-related specialties and life sciences as well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The team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icians sh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reform at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cluding laboratory technicians' discontinuous composition and inadequate knowledge structure,faulty management concept,unsatisfactory professional promotion and payment.Then it discusses the mode of training laboratory technicians so that more high-quality laboratory technicians will be able to serve teaching,research,and laboratory management more effectively.

Keyword:

laboratory technicians; team development; laboratory management;

Received: 2020-05-18

医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未来各类医学相关专业及生命科学类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国家医学事业发展及创新体系的建设举足轻重。随着医学高等院校教学、科研质量的不断提高及实验室发展管理的不断优化,高素质实验人员的需求量成倍增加。实验技术人员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科研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因而,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在岗实验技术人员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实验技术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校教学实验改革,更快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如此,才更有利于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及科研成果的产出。

现阶段,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技术队伍显现出一些问题。其一,高年资实验技术员临近退休,而新技术人员由于应聘要求提高、薪资待遇不匹配等原因而征召不足,人员结构面临断层;其二,新老人员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现阶段要求高学历人员多,他们科研整体思维及设计能力敏捷,而老一代技术人员由于历史原因,入职时学历不高者居多,但实验技术能力过硬,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其三,高级职称缺乏,高低年资技术人员均面临同级的职称评定,不同背景人员职称评定标准过分单一化,很多技术人员职称攀升困难,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等等。本文将基于以上问题,对改进实验技术队伍现状进行分析。

1 技术队伍老龄化,必须加快新鲜血液输入

衡量实验室建设水平的三个要素为: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及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其中最关键的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1]。现阶段,部分医学高等院校逐步出现实验技术人员断层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岗位人数限制、高应聘要求、高学历学生职业规划及职业选择问题,薪资待遇不匹配,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因素。因此,加快引进热爱实验室工作、有服务意识、乐于奉献、甘做绿叶的高素质实验技术人员非常必要。

年纪大的实验技术人员面临退休,实验技术经验需要传承。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实验操作步骤多,实验对象复杂,受各种条件影响大,但对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度要求高。很多学科实验技术需要日积月累的操作和不断的经验总结,而刚步入实验技术岗位的硕士,博士不可能马上掌握。因此,一个好的实验团队不但需要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更需要技术团队的培养和传承。例如:人体解剖学专业的标本保管与维护、尸体的固定、各器官标本的制作、血管铸型制作,要给教学和科研提供精美标本,就不仅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还需要多年不断地学习和经验积累。另外,有些实验教学准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如进山采集植物标本;如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课上看到阳性结果,需要提前几十天建动物模型;还有很多分子生物学的操作,虽然步骤固定,但要想完全摸清各类细胞培养条件、适应不同试剂使用方式、熟悉仪器间的差别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实验室所有大型、小型仪器的使用及维护保修、材料整理、资产管理等工作也需要专职实验员的管理。优秀实验技术员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从新入职到逐步掌握实验技能、承担教学、科研及实验室管理工作,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同时在其成长的各阶段也离不开高年资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一个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梯队,不仅能够减少实验资源摸索性浪费,降低实验失败率,节约时间成本,实现实验条件和经验的不断优化和积累,实现优秀实验技能及高可靠性实验成果的稳定持续性输出,因而也能促进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升。

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入,科研能力要求逐步增高,实验技术人员整体实力必须提升,引进高学历的技术人员是大势所趋。由于接受过系统的高等院校科研训练,高学历技术人员在实验设计及实验整体节奏把控方面更有优势,对往后负责及执行课题任务有良好的科研素质保障。他们自身专业知识扎实,领悟力强,头脑灵活,有创新精神,能及时对新实验要求进行适应和调整,对实验结果进行更有效的反馈和思考,有助于更好地设计和完善实验计划。在对这些新人的培养中,高年资实验技术人员可以在工作中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本职工作价值意识和工作态度,增强他们的工作信心[2]。在实验教学、科研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传、帮、带”,引导其熟悉工作流程,逐步提高专业知识,传授教学方式方法。例如在实验教学准备上,不仅要让他们提前充分熟悉实验内容,做好仪器设备调试,基本器械、药品配制,也要让他们对学生课后清洁、整理、动物尸体销毁方式等繁复工作进行指导。此外,对优秀高学历实验人员应该引导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实验教学,要勇挑重担,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实验能力和科研水平,鼓励、要求其积极申报课题,独立承担及负责课题的开展,并积极撰写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重视并解决实验人员可能出现的断代危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引进高学历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其价值和才华,不仅可以培养高学历技术员的职业崇尚心理,让其有归属感,焕发其工作热情,提高专业素质,更好地均衡教学、科研任务,也为他们今后的职称晋升打好基础。与此同时,对合理培养技术梯队也要高度重视。因为要想提高教学、科研实力,必须提高实验技术团队的整体实力,做好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保证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技术的传承。就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实际情况来看,只有这两个方面同时并举,才能为实验技术人员结构的管理优化提供长远的人才储备,也才能真正建设一支具有职业献身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实验技术队伍。

2 知识结构不合理,必须更新知识,开拓视野

医学是快速发展的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从事医学科研工作的相关人员都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不“炒冷饭”“吃剩饭”。要适应发展的需要,除了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还需熟悉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是医学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3]

新一代的实验技术人员,虽然有高学历背景和一定的科研基础,实践经验却较为欠缺。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老一辈实验员入职时大多教育背景薄弱,相当比例的实验人员是通过自学考试、脱产进修、各种培训班学习才逐渐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要适应知识迅速更迭、实验技术要求迅速提高的新形势,老人员的综合能力明显不足。这就需要老一辈实验技术人员树立良好的进取意识,善于在工作和学习中发现盲区,不断充实自己。还可以通过继续教育、进修、进一步提高学历学位等途径,系统地学习相关基础学科知识、提升理论认知及素养。不仅能“引进知识来”,更可以“走出书本去”,通过参与日常的科研工作、阅读高质量的文献,了解新的实验技术种类、行业标准,更新不同的实验技术方式方法,争取国内外学术交流、外出考察、调研等机会,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示范基地等,近距离地与优秀的同行、专家研讨,互通信息,开阔眼界;还可以积极参加高级别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快速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

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能够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保驾护航,而实验技术队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强有力的支撑和支持。因此,要重视技术人员梯队的“可持续培养”,更要重视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可持续提升”,让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工作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

3 实验室管理理念陈旧,必须持续更新

目前,高工龄的医学实验技术人员在单位工作初期的工作定位较低,工作任务较为单一。随着高校改革的高速发展,教学和科研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以前的定位已不适合高校医学发展需要,因此,传统固有模式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实验技术人员不仅要有服务意识,还要积极参与教学任务,敢于承担和参加科研课题申请,高效、合理、科学、规范地管理实验室,提高教学质量,保证科研工作顺利、有序、安全地开展[4]

为此,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设想。

首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除实验准备工作外,可逐步承担实验课的教学任务,负责实验实习指导撰写及对实验教学资料的规范管理等。

其次,科研能力也是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5]。高学历技术人员加入实验技术团队,能够增强技术队伍活力,亦能提高实验团队的整体科研能力。这就要求所有实验技术人员,在对实验室日常科研事务进行协调与备案,学习更新的实验仪器操作技能、参与实验设计工作,思考实验方法或流程的改进;同时也要积极参加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及会议,学习本学科实验领域国内外学术和技术动态,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第三,要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管理能力。加强对仪器的日常(防护防尘、防潮、防污染等)维护,尽量避免减少仪器使用寿命的不良事件,保证实验室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要有效地提高科研仪器的使用效率,完善科研仪器的管理和使用制度,设计大型设备使用的标准作业程序,以利于实验仪器的统一使用调配;充分挖掘仪器设备的利用价值,开发更多功能,提高仪器利用效能[6],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技能,以更好满足科研需求;高度重视安全管理,细化责任分工,完善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格管控强毒害、高危害化学制剂等,对所发现的问题隐患开展整改维护工作,按时上报指定单位处理。

4 高级实验师占比过低,必须建设人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梯队

能为学校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提供良好保障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创造高质量教学、科研成果的基石。而要建设好的实验技术团队,学校不仅应对实验技术人员有严格的工作要求和标准,还需要对其工作价值予以公平保障。

岗位晋升及工作待遇保障是稳定和提高实验技术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目前的情况是,技术人员,特别是医学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每年晋升名额少,尤其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难[7],大量的实验技术人员攀升困难;职称评定标准一刀切,不同专业领域、有不同工作任务要求的技术人员拉通评审,甚至只有统一的一套标准。与此同时,尚存在医学实验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低,工作认可度不够,工作诉求不被重视等问题。诸如此类的情况导致目前出现高层次人才招聘录用困难、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流失较快、高职称实验师凤毛麟角等现象,阻碍了很多实验室长远的人才建设、成果实现等可持续发展计划。

根据“木桶理论”,高校所有的人才如同一个木桶,品梵论文网由各种长短不一的多个木块组成,既有院士和高端人才,教授、博导,也有工程师、实验师和高级实验师[7]。学校各学科要持续保持高水平的发展,各层次、类型的人才都不可或缺。而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验技术队伍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块木板”,而这块“木板”的薄弱必定影响“木桶”的质量,成为限制高校发展的原因之一。要做到聚才,应考虑实验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从这个角度出发,学校各级领导和部门重视职称提升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根据不同学科制定合理的职称晋升标准,以合理提高相关人员的待遇也是未来长远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

综上,医学是理论和实践技术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是需要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通力合作的学科。含医学专业的高等院校需要抓住高校改革方向和要求,保障高校人才培养、成果产出,及时发现目前医学实验技术团队建设中存在的有关问题,更新工作理念,改善晋升政策薪资待遇,在重视新一代实验技术人员培养的同时搞好实验技术队伍的人才梯队培养。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才能让更多实验技术人员更高效、更充分地为学校教学、科研以及实验室管理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海花,钱淑香.提高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10):82-84.

[2] 郑辉.浅谈对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82):48-49.

[3]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4] 李华,魏华,许晴,等.浅谈中心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岗位意识与素质[J].医学教育管理,2019,5(增刊):62-64.

[5] 李新荣.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科研能力的必要性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4):123-126.

[6] 葛海燕,陈火,刘艳,等.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作用提高实验教学设备利用率[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234-236,246.

[7] 朱莉,杨祖幸,杜金霞.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现状与思考[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7,32(3):185-187.